微信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行业新闻>正文

金水区奋力推进科技创新 河南外包产业园地位凸显

    

    金水,是一片产业聚集、科技腾飞的热土;金水,是一个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摇篮。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在科技投入上,2016年,区级科技经费投入由2011年的4885万元增加到1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9.85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9%;在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带动上,截至目前,金水区科技型企业已经达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总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总产值达到430亿元,可以说是成效显著,效果喜人。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金水区在科技创新上,一是敢于超前探索,二是舍得投入,三是平台完备,具有极大的后发优势。”

    三大载体提供“发展厚土”

    园区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数年来,在土地日益稀缺、紧张的情况下,金水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发展,倾全力打造了金水科教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园区、河南科技园区“三大载体”,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

    金水科教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目前,集聚了河南外包产业园、西亚斯亚美迪国际软件园、榕基软件园、朗驰智能机器人科研中心、巨鑫生物医药研究院等60多个优质项目,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并成功迈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

    乘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在金水的“叠加”的优势,该区谋划了“一区引领、双自联动、三化并进、四链融合”的推进思路,确立了三年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国际科技城”奋斗目标。目前共引进和培育120余家科技型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2个院士工作站和中组部“千人计划”4个专家团队、7个市级以上公共服务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新建成投用河南创客产业园、河南外包产业园等7个创新创业基地,投入运营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开展全球高端资源链接,设立了中以科技城、西亚斯亚美迪国际软件园等一批具有国际开放背景的技术转移基地,并设立了硅谷、以色列、班加罗尔3个驻外招商办事处,搭建了中以、中意、中澳等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对外开放合作成效初显。

    创新平台建设“红红火火”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型企业生成的重要条件,是科技成果与市场连接的重要中介。近年来,金水区着眼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着力搭建三类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引导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目前全区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9家,其中以企业为依托的121家,占总量的81.21%2016年企业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总产值197.72亿元,新产品产值40.15亿元,销售收入145.07亿元,成为产业创新的“主力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

    二是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6个,大学生创业园6家,形成了面积近60万平方米的全链条科技孵化平台。通过为入孵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完善的专业服务,培养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全区在孵的初创型科技企业(项目)超过700家。

    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引进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过程所)、上海交大中原研究院、河南华中生物研究院等高端综合智库,建设技术研发与服务结合的创新平台,聚集了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形成政产学研合作共赢机制。2016年辖区科技企业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19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5589万元,专利年申请量突破5000件,年技术交易额达到16亿元。

    人才建设催生蓬勃活力

    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会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方经济腾飞。在金水这片投资热土上,区委区政府采取三大措施,招才引凤。

    一是加强人才经费投入。金水区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基础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按照依托项目建设开发人才资源的思路,建立完善了金水区人才数据库,打造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拔尖人才专业引领作用。

    二是优化人才政策保障。按照“优于中西部、看齐江浙沪”的原则,出台了《为“一化两区四个金水”提供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人才扶持办法》《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意见》等人才激励政策,形成了涵盖从高端到实用、从外来到本土各类人才队伍的政策体系,对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的资金扶持、贷款贴息、场所保障等服务力度空前,极大地增强了引进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建立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充分借助节会招商活动、建立海外人才联谊会、海外留学生服务中心等,全面对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合作项目。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发挥了“磁场效应”,释放了创新“因子”,全区先后建设院士工作站29家,汇聚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9名,各类高端人才所带项目在金水预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彭秀东等一大批高端人才走进金水、扎根金水、创业金水。在今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推进会上,金水区成功与中国即联即用公司等企业签订7个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

    “军民融合产业”描绘光辉未来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金水区站位高、行动快、布局好,在全省率先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军民通用设计、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合作开发、双向服务与成果共享。

    一是推进双向融合。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防空兵学院以及国家军工企业集团开展合作,先后引进了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军民融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致力于军转民技术公司,以及河南军民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雄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民参军企业。二是产学研深度合作。成立中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和河南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启动了河南军民融合门户网、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军民融合科技产学研服务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与解放军防空兵学院、信息工程大学、陆军航空兵学院、陆航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对接,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先后引进“无人机冷弹射装置系统”项目、“基于地面数字电视无源雷达系统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签约落户金水,投资额达到9.6亿元,涉及电子装备、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等领域,多个项目将填补我国技术空白,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四是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园。以军民两用电子信息为主线,共建河南省民参军企业联盟,成立河南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保障基地、河南省军工电子产业示范园,融合信息安全、通信电子、北斗导航、智慧大数据等产业板块及河南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双创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河南省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形成军民融合产值10亿元以上。

    在科技创新的拉动下,金水经济正加快转型,各类创新成果灿若群星;新兴产业云蒸霞蔚,科技企业竞相崛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多个特色产业园的架构已经形成。未来的金水,必将在中原崛起的征程中走前头、当先行、做表率,创造更大的辉煌。

行业动态Industry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