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姚景源先生演讲)
我知道大家现在高度的关注中国经济,确实像刚才延斌同志讲的一样,确实面临着复杂的一个局面。我在调研过程当中听更多的同志是在讲困难,所以今天我就先从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困难谈起。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困难做一个梳理,就是说现在中国经济究竟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如果把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做一个梳理,现在的困难可以把它概括为四降一升。哪四降呢?第一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从全国的速度到河南的速度,整个速度都是回落。前三季度全国的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是6.7,和我比较熟的人就问我,说你能不能讲点内部的,到底是多少?我说你注意,我们看统计数据和看会计数据不一样。你看会计数据要看一个静态的数,因为这个数它表明盈利还是亏损,看一个静态的数据就可以了。但是统计数据不是,统计它是标明事物发展趋势的这一门学科,大家读统计数据你一定要读出它的趋势来,它的走势,这是核心。我们现在读中国经济的趋势怎么读呢,比如我们前三季度是6.7。去年是多少呢,是6.9,前年是7.3,大前年是7.7。你把这三年划出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一条向下的线。你翻开经济学的书,统计学的书,都是各种曲线。我们现在把它划出一条向下的线,把这条向下的线用文字语言来表述,就是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这不就明白了,就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个增速下降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我后面会再谈。
第二个降是企业利润下降。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去年的增长幅度是负的2.8。负数显然是大问题,办企业不赚钱了。
第三个降,术语叫PPI下降,翻译过来叫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或者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国家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54个月是负的。54个月是什么概念呢,除以12就是4年多,工业品的出厂价格4年多持续的下降。这件事情它影响什么呢,影响投资。为什么影响投资呢,假设你是个投资者,你想向哪一个行业投资,你观察这个行业产品的出厂价格一个月比一个月往下掉,你还敢投吗?所以为什么现在全国投资增幅回落,就是和这一点有关系。
第四个降是财政收入下降,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都在回落。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同口径比较只增长5.8,那么过去都是两位数。财政收入的增幅是在回落,但是支出压不下来,它是刚性的。所以我们财政收支这个缺口在加大。为什么总理决定今年把财政预算的赤字达到3%,达到3%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多打出5千6百亿。也就是说我们用它来弥补财政收支的缺口。
这是四个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企业利润增幅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财政收入的增幅下降。
一升就是潜在的经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上升。比如说大家看资本市场,股市,我们去年从三千点干到五千点,人民又急落两千点。大起大落。我们的楼市,这一段时间郑州的房价也是疯涨,北京、上海买房子半夜排队。楼市这个问题说到根本上我一直坚持还是货币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汇率,大家知道人民币过去长时间都是升值,但是现在贬值。以至于我到不少地方都有人问我,说现在要不要换美元?今年的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什么叫杠杆呢,杠杆率就是负债率。负债有三个,第一是政府负债,第二是居民负债,第三就是企业负债。我们这里面应当说潜伏的风险比较大的是企业负债。
我们国家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不发达,所以现在企业融资是80%多要靠银行,这个在经济学上就是依靠间接融资。依靠资本市场的叫直接融资,我们直接融资这块才百分之十几,80%多是间接融资,靠银行。我们企业负债主要是欠银行钱。那么我们国家的银行又基本上都是国有,现在我们可以往下推理,如果企业债务出了问题那么银行就出问题。因为银行是国有,那么财政就必然出问题。到了银行、财政都出问题,我们把它叫做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我们必须要防范的。
把我们所面对的诸多困难做一个归纳梳理,就是我刚才讲的四降一升。增长速度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财政收入增风下降,再加上金融风险上升。
广义货币就是M2,俗话叫票子,这个票子的数量在2001年的时候15万亿,我们到去年年底到419万亿,你说这十多年票子增加多少倍。
把整个的困难做了梳理归纳之后,我们还要做第二件事,就是要给我们现在面对的困难的性质下个定义,就是我们这些困难是什么性质,这要把它搞清楚。关于这个性质有争论,这恐怕大家都清楚。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周期性问题。这个我不赞成,这几年我一直坚持认为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这个争论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了结论,会上就明确的讲,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有周期性原因,但主要不是周期性,是结构性。这段话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周期性你就好理解了。
什么是周期性呢,再有一个月就是元旦了,郑州在元旦的时候也很冷,也得穿羽绒服。那么现在你要问一个问题,说为什么郑州元旦那么冷?其实谁都会回答,因为元旦是冬天,冬天冷。那你再往下推导,春夏秋冬叫周期,所以冬天的冷是个周期性现象。那么对冬天这个冷我们怎么办,比如我们可以供热,可以开空调,采取一些办法,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设你什么办法也没有,你还有最基本的一招,就是挺,就是熬。你挺到三月份不就春天了吗。什么意思呢,就是周期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挺的办法,用熬的办法。
回过头来看我们过去二三十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也遇到过很多的波动和困难,我们怎么过来的呢,由于过去的困难它确实更多的带有周期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我们应当坦诚的讲,过去我们面对困难基本上是挺过来的,是熬过来的。说一个词恐怕大家都知道,叫抱团取暖。我说什么叫抱团取暖,就是大家一起挺,大家一起熬。所以周期性的困难可以用挺的办法、熬的办法。
但是我们这次的困难中央明确的讲,我们主要不是周期性,是结构性,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用挺、熬的办法,我们必须得直面挑战,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所以这样你在逻辑上不就推导出来了吗。
今年5月9号《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就是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我估计大家都读过,我就不用说谁是权威人士了,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不知道当时你读的时候注没注意到文章有这么一句话,就是面对现在的困难死挺硬熬是过不去的。我给大家讲个通俗的常识,你们要是看《人民日报》上有口语化这么强的句子,那都是伟大人物讲的,一般人讲口语化这么强的句子上不了《人民日报》,连管书记这个报他都上不了。就是面对现在中国经济的困难死挺硬熬是过不去的,这句话在人民日报上出现。
我在解释周期性的时候曾经说,小两口吵架那都是周期性的,周期性有个特点是什么呢,你不要去过多的去纠缠,去探讨谁是谁非,你就挺,你就熬,挺过去就过去了。当然这次过去了恐怕还有下一次,因为周期嘛。但是我们这次不是周期性的,是结构性的,我们必须得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你再把握的话,你就要把它放到中国经济大环境下。我们这个大环境是什么大环境呢,总书记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一段话,他说新常态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什么叫大逻辑呢,大逻辑就是规律。所以新常态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规律。
我们回过头再来研究新常态,前一段时间我批评过,我说现在各种专家学者讲新常态,越讲越多,写的书厚厚的一摞。结果把大家弄的都不知道什么是新了。把握新常态还得回到习总书记那,习总书记他在讲新常态的时候把新常态用三个“化”做了高度概括。第一叫速度变化,第二叫结构优化,第三叫动力转化。我们要是把握了这三个“化”就是把握了新常态,然后你就是把握了当下乃至今后中国经济的逻辑、规律。
先讲速度变化。从1978年算起到现在中国经济走过38年,这三年增长速度回落,但是前35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9.8,河南比这还高,什么概念呢,是世界第一。现在有人批评我们过去这种高速度,这个不对。为什么呢,你把时间回到1978年,我多次讲1978年我们是什么状况,吃饭要粮票,穿衣服要布票,温饱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没有摆脱贫困。不知道在座的知道不,1978年的时候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343元。前段时间看彭德怀元帅那个电视剧,电视剧里有一处败笔,说五八年的时候服务人员把彭总家里的沙发换一套新的皮沙发。彭总回来一看说你怎么给我换沙发,问多少钱?服务人员说六七百块,彭总说六七百块钱够农民一年收入了,给我搬走!表现彭总这个思想是对的,但这个编辑他根本不懂,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3元,哪到六七百块,都是胡写!而且河南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数的。
1978年国家整个的经济总量,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3645亿,我们去年干到676700亿。我记得有一段回忆小平同志的东西,那写的是真的。1978年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两亿美元,现在河南有多少个人就能拿出两亿美元来?1978年的时候小平同志到法国去访问,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在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一个小咖啡馆里喝过咖啡。他一说工作人员就去找,一找还真有,还在。于是大家说过去喝一杯咖啡,喝咖啡的时候小平同志又说了一句,说法国的牛角面包好吃。于是就上几个牛角面包,吃起来都觉得不错。有人就建议了,说咱们是不是带回一些。除了你吃大家吃,像邓颖超也都在法国呆过的人,给他们送一点。小平同志当时说什么,说这是不是要花外汇。小平同志买个面包都得考虑外汇。所以有人批评我们过去高速增长是不对的,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就是先得让大家吃饱肚子,吃饱肚子才能发展,发展还是硬道理,到今天也是这样。
但是有一个什么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随着中国经济这30多年的发展,我们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发生变化了,什么变化呢?我也在《人民日报》上写一篇东西。我说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内在主要矛盾的变化跟中国人吃的变化是一致的。我不知道大家研究没研究中国人的吃,中国人的吃这30多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我给起个名字叫吃饱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数量问题,就是能让大家吃多少,能不能让大家都吃饱,这个是主要矛盾。年轻一点的同志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粮票是1993年才取消。所以第一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主要是解决吃饱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往下推进到第二阶段,叫吃好阶段。什么状况呢,餐桌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全上来了,过去没见过的,甚至没听过的都吃上了。结果吃个什么结局呢,我估计在座的恐怕和这个也有点关系了吧,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的人比比皆是。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一个多亿,候补的还有四千万。血脂高、血糖高的占成年人总数的40%以上。你过去听哪个人说三高、四高的。我小的时候,我记得像我们父辈那一代人要是见着谁胖了还要表示一下祝贺,叫恭喜发福,祝贺你胖了。现在你见着谁胖了,特别是女同志,你给人来一个恭喜发福,你说人家爱听吗,人家说不定正减肥呢。
我这几个指标都高,我到医院去,医院说血脂、血糖、胆固醇、尿酸这些指标高医学统称叫代谢疾病,就是你代谢能力有问题。大夫还讲,说人的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遗传。大夫说到我就说了,你说有这个毛病的人主要是代谢能力有问题,然后你又说代谢能力取决于遗传,那你说有这个毛病的人咱们该埋怨谁,你不就找出来了吗。大家想想我们祖祖辈辈,已经故去的先人们,他们过去都吃什么,我们的上几代。他们过去净吃糠咽菜,结果他们遗传到咱们这一代,咱们的代谢能力主要是代谢那些东西的。就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代谢不了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好东西,所以不就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了吗。所以有这个毛病的人我们到医院去看病,给我们很多药,但是无论给你什么药,大夫一定要嘱咐你六个字,管住嘴、放开腿。所以说到根本上就是吃的。
我一个同学在深圳当局长,好几年以前出事进去了,在里面呆了三年。出来的时候来北京,我们同学说还得喝个酒。当然酒桌上也是玩笑的话,人家在里面呆三年了,收获之一就是这几个指标全正常了。我跟大夫讲,我说我是做经济工作的,你看我可不可以这么说。为什么现在“三高”的人这么多,可不可以这么讲,就是说由遗传所决定的代谢能力,我们这个代谢能力的进化速度没赶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是这两个速度不匹配。医生说有道理,我说那我们也不着急了,反正我们也往下遗传,我估计到咱们孙子那一代这个毛病就少得多了。有一次我还讲,我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讲家庭成分、家庭出身,现在不讲了。你观察一下大体也能估量出来,你就看谁这几个指标不高,不高的我估计人家祖上恐怕是贵族,人家遗传的好。所以这是第二阶段,叫吃好阶段,吃出这么多毛病来。
现在这个吃到了第三阶段,叫健康阶段。大家到网上搜一搜,十大健康食品排第一的是地瓜。我到辽宁出差,在宾馆吃饭,人家说有一盘菜吃三盘,大家说再来一盘。什么菜呢,是山野菜,这东西过去不都喂猪的吗,现在比肉都贵。你看我们现在吃的变化多大。
这30多年我们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中国经济这30多年它内在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跟吃是一致的,什么意思呢,中国经济到了今天也到了第三阶段,我们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饱问题,不是吃好问题,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是健康问题。健康是什么呢,健康就是常态。什么叫常态,常态就是健康,有病就叫不正常,不就好理解什么是常态了吗。所以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内在主要矛盾的变化到了今天,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不是数量问题,不是吃饱问题,不是吃好问题,是健康。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讲进到新常态,如果用经济学术语来表述,就是我们走到一个新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由过去那种规模、速度、扩张、粗放增长要转到集约增长。由粗放到集约就是进到新常态,新常态就是集约,就是科学。全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当它的经济增长走到这个阶段,就是由粗放转到集约,增长速度都会有所回落。这是规律。所以包括国家的增长速度,包括河南的增长速度,现在比过去有所回落,大家一定先看到它是个规律。所以总书记专门讲过,说不要因为增长速度回落一两个百分点就一惊一乍,你一定要看到它是个规律。
我在上海讲这个问题有人还是不理解,说为什么发展阶段不一样速度就不一样。我说给你举个通俗的例子你就明白了,阶段不一样,速度不一样。我说我们家现在很幸福,幸福在哪呢,我们家刚增加个小孙女,是我们家第一个第三代。生下来是5斤半,到满月那天她长了2斤多。如果我们要算账的话,生下来5斤半,一个月长了2斤多,什么概念呢,她在一个月时间内体重增加40%。大夫说这孩子健康,长得正常,一个月之间体重增加40%是正常。我说在座的各位,谁现在要是一个月之间体重增加40%,你是不是得上医院,你真是不知道得什么大病了。但是这小不点就叫健康,正常。所以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有高速增长的道理,今天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有回落的规律。
所以我们现在进到一个什么时期,中央讲我们叫做增长速度换挡期,像汽车一样,我们要由高速挡换到中高速。有人说为什么早不换挡,晚不换挡,现在换挡?我觉得他提的也有道理,为什么这个速度早不下来,晚不下来,现在下来。我们还得往深层次讲,现在这个增长速度回落也确实跟我们过去长时间累积的矛盾问题有关。
比如说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我们在相当程度上是靠人,我们有人啊,但是现在咱们人口红利消失了。什么叫人口红利消失?我给你讲这么几个数,我们国家80后一共生了多少孩子,就是八零年到八九年,全国是两亿2800万。我们1983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到了90后就降到1亿7400万。再到00后生了多少呢,全国一共才生1亿2600万。00后孩子的数量比80后少一个亿,你说是小事吗,就这30年功夫我们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减少。由于年轻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我们在人口结构上就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幅度度的下降。什么叫劳动年龄人口呢,就是16岁到59岁,全世界都这么算,也叫劳动力。这一部分人大前年我们全国减少244万,前年减少371万,去年减少487万。你算加法,就这三年我们一千万劳动力没了。反应到经济上,像河南上亿人口这么一个大省,过去都把人当作包袱,现在变财富了,河南这个地方都用工难。我们劳动力的成本急剧上涨,我前一段时间调研,因为放开二胎,结果我一了解大家都不愿意生了,什么原因呢,现在请个月嫂都上万,养不起。就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所以现在实体经济困难是难在哪,往外看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出厂价一个月比一个月往下掉。往里看,各项成本增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
现在经济下行最严峻的领域还是进出口贸易。不知道大家清楚不清楚,比如去年是什么局面呢,因为我是参与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现在都过去了,也不保密了。我们在起草、修改阶段,当时提出来去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目标是6%。在这我坦诚的讲,我当时觉得6%定低了。因为我们国家的进出口,特别是出口,过去都是20甚至30的增长。我说你现在困难再大,6是不是低了一些。我记得有好几位同志都是赞成我的意见,但是后来总理决定还是定6。到了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后就开始执行,到今年3月份新的一届人大,我们去盘点一下,考核一下。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去年进出口什么局面,我们的目标是增长6%,实际是7。但这个7前面加个负号,是-7。目标是6,实际是-7,在座的谁想到了?我是没想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再往下分析,我们不是所有的出口都不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出口最惨烈的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叫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就是七大行业,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具、鞋、塑料制品,这是中国的七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这七大产业过去给中国的出口立下汗马功劳,你走遍全世界看一看这七大行业基本上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这几年情况就惨烈了,大前年的时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长率还是22.2%,前年是0.2%,去年是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到这么一个局面,说到根本上就是人口红利消失了,劳动力廉价这个优势没了。
过去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是有人,劳动力廉价。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发生变化了。我们把眼光往外看一看,看看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他们现在干什么。我到了柬埔寨,也到了菲律宾,你会看到这些国家都学中国,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什么路呢,就是用廉价劳动力,然后招商引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干出口,都是这么做的。我刚才说的纺织、服装、箱包、鞋,这类的产品越来越多会看到是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这些国家学我们,走我们走过的路,它跟我们现在比有优势,它劳动力便宜。越南一个工人的工资就相当于中国工人工资的二分之一略高一点。今年我到广西去调研,广西它主要是甘蔗主产区。广西的同志跟我讲现在甘蔗遇到问题了,就是砍甘蔗这活很苦很累,你在广西要想请一个人帮你砍一天甘蔗是200块钱。雇不起了,甘蔗才卖多少钱啊?一吨甘蔗才卖444。结果现在谁来砍甘蔗呢,越南人。当然理论上它属于非法黑工,但是它便宜。我们的人一天200,越南人一天70。我到柬埔寨,它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平均数是100美元,就是600多块钱人民币。就我们郑州,600多块钱我们上哪去请人干一个月。还有更便宜的,我今年到江西赣州调研,赣州有一家制鞋厂名气很大,5千多人的大厂,现在这厂都搬到非洲埃塞俄比亚了。为什么呢,埃塞俄比亚一个工人月工资人民币300,这个厂在江西当地请人三千还请不到,差了十倍。
所以我说这次我们的增长速度回落大家不要发牢骚,那都没用。你一定要看到这个增长速度回落后面告诉我们什么,就是我们国家过去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成本商品,用低价格打天下干出口这条路到此为止,你千万别留恋它。五中全会放开二胎,人口学理论数据是这么算帐,一个婴幼儿成长为劳动力需要16年,你说这几类行业还能再挺16年吗?还能熬再16年吗?所以说不能挺,不能熬。要转变生产方式,要调整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你不就明白了吗。我们现在复杂在哪呢,复杂在一方面年轻人在减少,另外一方面老龄化迅速推进。什么叫老龄化呢,国际标准是两条,第1、60岁以上人占总人口10%,第2、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7%,这两条你够一条就是老龄化。我不知道郑州的情况,现在全国什么状态呢,60岁以上人是两亿两千万,过10%。65岁以上人是一亿三千万,过了7%。我们已经越过了老龄化这个线了。当然你先说它是好事,说明我们国民经济发展了,国民体质健康都有了根本进步。过去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80岁的家家都有。这是好事。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6岁,女同志比男同志还高一岁。
“十三五”规划有一节专门讲,到2020年之前中国人平均寿命要增加一岁。你可别小看这个增加一岁,你要是这么往下推导。如果我们没有五中全会这个决定,或者大家不落实好,还按照原来那种生育率和老龄化,我们会是什么局面呢,用数学模型推导,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老年人口要占三分之一,你想想这个局面,那时候眼睛一扫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爷爷奶奶。老龄化它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全方位的撞击。比如日本,它1945年战败,它用15年时间由一个战败国成为世界第二,想当年日本经济何等的风光,日本把美国洛克菲洛大厦买下来跟美国叫板,说美国你服不服,不服我把美国都买下来。咱们中国人哪一个家庭现代化不都是最开始从日本彩电、冰箱开始的。但是现在日本不行了,日本是持续低迷,多年都是零增长,负增长。我是前年到了日本,到名古屋大学参加一个讨论,就涉及到这个问题,说为什么日本经济这么多年都零增长、负增长。有一位日本专家说的我觉得挺好,他说为什么日本经济持续多年零增长、负增长,你到商场看一看就明白了,在日本商场里销售的老年人尿布的数量超过了婴幼儿尿布销售量,就是说老龄化。日本老龄化现在要严重得多。大家都去过日本,你到了宾馆饭店门口,行李拿下来,饭店会上两个服务人员帮你拿行李,我一看上来这两位拿行李的比我岁数还大。你好意思让人家拿吗?我在日本坐出租车,哪个开出租的不是老爷子,白发苍苍的。日本它自己公布的数据,日本开出租车还正在工作的最大年龄的司机是92岁。我在日本饭店吃饭的时候,跟我们国内去的几位同志就说,咱们在国内酒店吃饭经常跟服务员说“小姐,给我加点茶”,在日本你能管服务员叫小姐吗,日本的服务员都是老奶奶。
但是我们现在有个缺点,我不是批评,我们现在一讲什么事就发牢骚,我觉得不好。我倒觉得我们还得看到老龄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比如日本,原则问题咱们要跟它做坚决斗争,但是该学人家得学人家。日本专家说现在老年人尿布的销量高于婴幼儿尿布销量,我就想一个问题,我说中国现在还基本都是小不点,还是家里有点条件的人用尿不湿,农民还没用尿不湿呢,更谈不上老年人还用尿不湿,还没有一个企业去专门研究老年人的尿不湿,它有不同的特点。没有企业研究,没有企业生产,日本这一块已经高于婴幼儿了。我在日本见到很小一个小东西,就是买了以后把它粘冰箱上,起什么作用呢,家里老头老太太一开冰箱这个小东西就把老太太开冰箱的信号发射到他孩子手机上,孩子一看手机,说老爸老妈频繁的开关冰箱,说明他能吃能喝,身体没事。如果说到了吃饭时间了,还不见冰箱有动静,那是不是躺那不行了,你得跑家看看去,打电话也不行。而中国没有。我在日本还看到老年人可穿戴式机器人,老年人你站也不方便,走路走得也不好,抬胳膊动腿都不行,你把这套行头穿上。就是说我们谈什么问题,包括我刚才讲的出口下行,不要光发牢骚,一定要换个角度来看经济问题。
除了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这种人口结构告诉我们什么呢,中国经济想像过去那种粗放、扩张的增长我们也做不到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过去是高增长,但是这个高增长说到根本上是粗放增长。什么叫粗放增长呢,高能耗、高物耗。我们单位GDP的能耗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高能耗、高物耗接着就是高污染。你说郑州雾霾严重,但是你真比北京强,我手机上收过段子,说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人,说大娘,你看雾霾对你影响大不大?回答说:你说大不大,告诉你,我不是大娘,我是大爷。当然这是段子了,但是它确实说明雾霾的严重。从这个角度来说,增长速度它不回落我们应当主动的把它调下来。因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粗放的增长方式和结构。
现在有一个问题大家很关心,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速度往下掉,说有没有底?什么是底?很多人都挺担心,大家心里觉得没底。所以总书记讲了,说现在很重要一项工作要稳定预期,预期要好。那么有没有底,我跟大家讲有底。什么是底呢,这个底就是十三五规划。最近中央再一次的要求我们务必完成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实现全面小康。你可别小看全面小康,这是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提出来的,我们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做了高度肯定,或者我们可以把它讲成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得实现。但是全面小康它不是说小康就小康的,它得有各种指标去衡量和检验。什么指标呢,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翻一番。哪两个翻一番,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经济总量比2010年要翻一番;全国人民的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通过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讲过一句硬话,说这两个翻一番必须得做到亿万民众认可。所以它也是个艰巨的任务。
那我们怎么样去做到这两个翻一番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也讲过一段话,他说我们可以用倒推的方法。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那2019、2018、2017、2016这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6.5。所以有人问我有没有底,有底。底是什么,是6.5。因为我们要低于6.5就实现不了全面小康了。这不是小事。那我们怎么样做到这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什么克强总理把今年增长速度定到6.5到7呢,就是不能低于6.5。那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要坚持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恐怕大家现在听这句话也越来越多,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什么呢,四个字,稳中求进。
我们回过头来把握这个速度变化,你把握四条。第1、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这是规律。第2、这个回落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它也是我们化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必须。因为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再去追求GDP了。第3、速度增幅回落有没有底,有底。什么是底?不能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各个地区,包括我们区里面,我们还是要把稳增长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发展还是硬道理。第4、我们怎么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觉得大家要是这样去把握我们这个速度变化,把握新常态,也就比较完整科学。
第二是结构优化。中国经济说到根本上还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产业结构,就是一产说、二产、三产。三个产业我给你做个简要介绍,比如第一产业农业,河南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的位置上举足轻重。可能河南的同志大家在农业上都比较乐观,千万别乐观,就全国来说我们农业还是相当薄弱。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他说我们13亿人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接着他讲,所以我们13亿人吃饭这个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大家想我们13亿人吃饭这个饭碗要端在外国人手里,人家说给就给,说不给就不给,说要多少钱我们就得交多少钱,那不是最大的国家不安全吗?但是13亿人吃饭这个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可不是个简单事。去年周围粮食总产量是一万两千亿斤,这是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这个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去年进口粮食超过一亿吨。
我们现在的农业说到根本上还是两低,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全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两亩八分地,按照家庭联产承包算账的话,85%的农户现在是10亩地以下。你说让农民靠十亩八亩地走向小康、走向富裕能做得到吗?就是给咱们在座的每个人分十亩八亩地,让咱们带领全家走向小康,咱也做不到。我在国务院参事室我给总理写个建议,我说我们这边是千家万户小生产,那一面是千变万化大市场。这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要对接,这个对接它是一副千金重担,我们不应该把这副担子交给农民去挑,农民挑不起来,农民怎么能挑这么重的担子呢,所以需要我们政府去扶持他。所以为什么要推土地流转,为什么要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没有组织化、规模化就没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还有一个低就是机械化程度低,我一直主张河南农业大省把农业机械这个行业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做。我们国家农业机械还是相当薄弱,我到新疆调研,摘棉花。过去到了摘棉花季节,从河南、安徽、四川成火车的人到新疆去干这个活。原来在新疆摘棉花,你摘一公斤皮棉赚4毛到6毛钱,现在谁要再去到新疆摘一公斤皮棉涨到两块了。涨到两块也找不着人,都不去了。你说新疆大面积的棉田怎么摘。人家美国摘棉花全是机械,哪有人摘。咱们从新疆到河南、河北、山东棉花主产区,全是靠人摘。你说我们多大的差距。
我们现在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这还可以,我们更薄弱的是精细农机,什么叫精细农机,比如以色列,人家摘西红柿都是机械,机械前面有识别系统,红色的摘下来,绿色的过去。日本摘草莓是机器人,机器人把草莓摘下来放到盒里,还能打包成箱。人家发达国家收拾猪圈、牛圈全是机器人干的,这个活又苦又累又脏,没有人干。而我们没有,都是靠人干。当然我也看我们的机器人,我批评过,我到有的企业去参观机器人,我给大家提个醒,从北到南现在都上机器人,我挺担心,什么事就怕刮风,一刮风过剩了怎么办。各位企业家要小心,不要刮风,一哄而起。比如光伏,我们多少个教训。我到有的厂去考察,一进门上好几个机器人给你跳舞。我说净生产文艺工作者机器人,没有生产打扫猪圈牛圈的机器人,这个我们是需要的。
我再讲一下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差距。进出口,我们国家去年农产品出口一共是700亿美元。做一个国际比较,欧洲的荷兰去年出口农产品是820亿美金。你再看看是多少人干的,我们700亿美金的出口是两亿两千万农民干的,荷兰820亿美金的出口多少人干的呢,是22万农民。你两亿两千万干700亿,人家22万人干了820亿美金。我们国家去年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是逆差400亿美金,荷兰22万人干的是顺差400亿美金。你说跟人家差多少。当然落后也是潜力,我今年到山东寿光去调研,我还真没想到,寿光蔬菜基地,搞大棚。我原来之没想到把菜能种到这个份上,它十亩地一个棚,投资40万,一年半可以收回。把这个菜种到什么程度,立体了,地上种一层,中间三层,棚顶上还吊一层。所有的社和养分都是滴灌,寿光讲这回不种大路菜了,都种高附加值的菜。种菜的在家里可以用手机遥控大棚里面的温度和湿度。我关心农民增收,我问农民增收怎么样?他说农民要是会育苗会嫁接多少多少钱。我说就是这个农民啥也不会,傻乎乎的,就会卖点苦力气,一天能挣多少钱?我调查的结果他们告诉说一天150,中午管顿饭,饭里面还得包一瓶啤酒。我觉得这不错,这样的农民都一天150了。所以农业这个领域要研究,我们讲结构优化什么意思,就是要从传统农业走到现代农业。
再看二产,确实中国的二产成就辉煌。诸多领域我们全是世界第一,比如汽车,去年是2400万产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25%,就是现在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是在中国生产。1978年的时候全国当年汽车产量是149000台,今年一天的产量高了可以达到82000台,一天的产量相当于1978年半年产量还多。我说二三十年前我们到国外看见人家马路上车流滚滚,到处都是小轿车,我们多羡慕人家。现在我们不也到这个地步了吗,你看堵车把大家堵得心里多烦。机床我们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38%。造船占40%,世界第一,发电设备占到60%,都是世界第一。这是重工业。
再说轻工业,服装出口。地球上一共是70亿人,除掉中国13亿还剩57亿老外,我们现在每年服装出口的数量是给这57亿老外每人每年平均做三件半衣服,再加两双鞋。过去我们自己穿衣服凭布票,现在我们给全世界每人每年做三件半衣服。我在女同志身上学个词,现在两位女同志见面发现个问题,说俩人穿一件衣服碰上了,都不太好意思。现在两位女士穿一件衣服碰上了,表明这种尴尬的状况有一种新词叫撞衫。我听了以后说,改革开放以前不是全国人民大撞衫吗。不要说女同志彼此撞衫了,过去男女都撞衫,现在你找两个那么容易的,今天要是说哪两位撞衫了杨主任奖励,他这奖金也发不出去,撞衫的不好找了。所以中国工业辉煌的成就大家一定要看到。
但是我们看到可千万不要满足,我们还得找问题,找差距。我们什么差距呢,叫大而不强。什么叫大而不强,我们的成就主要在数量上,但是我们缺少核心技术,我们基本上还处在中低端。比如说汽车,虽然全世界每生产四台汽车有一台在中国制造,但是这个汽车基本上都是合资品牌,上汽和美国的别克、通用合作,大众、一汽和奥迪,北汽、现代、广汽、丰田、本田,二汽、雪铁龙东风,这不都是合资吗。在合资品牌汽车生产上利润的80%是归外方。我不是单纯的反对这个比例,我说二三十年前我们没有技术,我们用市场换技术,我们跟你合资,我们可以给你八,我拿二。但是这二三是年你得进步,你得由二八进步到三七,然后四六,然后对半,最后倒过来二八那才叫本事,才叫水平。二三十年前二八,你现在还二八,不脸红吗。
机床我们占世界总量第一,但是高档的数控机床我们95%还要靠进口。
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大家用圆珠笔的那个比小米粒还小的钢珠都是进口的。中国现在有三千家笔厂,一年生产400亿支圆珠笔,这400亿支笔前面那个笔头都是进口的。你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我们去年8亿吨钢产,什么概念,占世界钢铁总量52%,占一半还多,但是这么小米粒小的东西我们都生产不了,所以我们缺少核心技术。
那么显然长时间的中低端我们必须要改变,所以结构优化,第二产业什么任务呢,就是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再说三产,我们的会议主题服务业。中国的三产这几年发展快,去年第三产业占整个经济比重50.2%,今年前三季度是52.8%,还在上升。三产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意义呢,一个意义就是就业,三产它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吸纳就业的能力特别强。现在中国经济增加速度在回落,但是就业情况总体还良好。今年全国计划的目标是新增就业一千万,我们到9月底就是1067万,完成全年目标了。为什么经济增长下行,但是就业情况还总体良好呢,就是三产比重上升了,因为服务业它特别能吸纳就业。但是现在要把服务业和国际上做一个比较的话,你千万别觉得不错,我们还是差距太大了。美国服务业占整个经济比重80%,我们刚过50,全世界把非洲算进去平均数是60。所以显然我们这是个问题,比重低。
除了比重低以外,我们服务业的层次低。我们一说服务业现在更多的是传统服务业,比如吃饭、喝酒,餐饮业。去年服务业统计上来之后,我一看真的没想到,我估计你们也想不到谁排前面,就是足疗。我当时就想这怎么回事,是不是从哈尔滨到海南岛全国人民都洗脚。我到湖南长沙,晚上吃完饭了他们说晚上出去,我说出去干什么?他们说你知不知道长沙人晚上干什么,我说干什么?特说长沙人到晚上是一半人给另一半人洗脚,号称“脚都”。不过我不反对,我拥护,第一它吸纳就业,第二满足就业,第三也可以创造商业繁荣。但是毕竟这些都是低附加值的传统服务业,我不反对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一定也要发展,但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听温总理说,经常面对面的说,他说思来想去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有两个70%,一个是服务业占整个经济比重70%,第二个,服务业当中现代服务业占70%。我们都没做到。
那么什么是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文化、科技、教育、物流,包括现在的网络服务等等。我们这方面实在是薄弱。
比如金融,我一直在强调,我说我们总理最担心、最期盼、最关注的就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有所缓解。我说为什么企业融资难、贷款贵,说到根本上就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就是说我们还做不到让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不了企业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这不就是属于金融现代服务业不发达吗。
比如文化,文化是大产业,我在安徽工作的时候,在地方政府工作的时候,安徽北部其实就是河南文化,它北部主要是讲豫剧,南部是黄梅戏。我说豫剧和黄梅戏各找一个代表剧目,黄梅戏是《天仙配》,豫剧是《花木兰》。你再往下分析有什么特点呢,《天仙配》七仙女是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花木兰》是替父从军,血战沙场。你看出不同了吧。所以我在安徽工作的时候就开玩笑,我说大家娶媳妇可以考虑七仙女,但是用干部得用花木兰。我这人真的很喜欢豫剧,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向上,一种精神状态。
有人跟我说美国,头号强国。我说你知不知道美国出口按照金额算排第一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波音飞机,不是,美国出口按照金额算排第一的是美国电影。前些年有一部电影叫《阿凡达》,就这一部电影全球票房收入30多亿美元。什么概念,按照当时的汇率算是200多亿人民币。在当时200多亿人民币什么概念,我们多少个地级市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到不了这个数,人家就一部电影。你看看多大的差距。
今年大年初一那一天全国票房收入6亿6,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票房收入246亿,同比增长24%。你说今年卖什么能增长24%?但是非常遗憾,我们这么好的市场,最卖座的都是香港周星弛拍的,境外的。我们有什么?我在北京一个文化会上发言就说,我说我们的电影市场都被国外电影大片占了,电视剧都是韩剧,剩下我们现在就满电视杀日本鬼子。我讲过韩剧,我参加一次治国理政的研讨会,中宣部部长、政治局委员刘奇葆同志他讲一段话我觉得挺好,他说我们怎么认识韩国,不就是通过几部电视剧吗。我曾经总结,我说韩剧俩特点,第1、韩剧里没有坏人,它有有缺点的人,但有缺点的这人他不是坏人,这是两码事。这个有缺点的人最后都完善了自己。第2个特点,韩剧最后一集都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认清人爱情有了美满的结果。你看人家的结局多有正能量,再看咱们国家的电视机,婆婆阴险,媳妇毒辣,满电视都是坏人,你整我,我整你,都往死了整。我们想都想不到,怎么还有这么坏的人,净演坏蛋的。比如你把中国电视里的坏人做个统计分析,把最坏那几个人做一个统计分析,结论是什么呢,基本上都是女的。女特务,女军统,女间谍,还有女日本鬼子,长得都挺漂亮,但是一个比一个坏。《芈月传》,我老伴还总看,我说你看什么看,里面女的一个比一个阴险,人家怀孕了她还在底下伸个腿给人绊个枕头摔流产了。我说这帮编导怎么想出来的,你有历史依据吗?我看他可能有这个想法。日本战争期间,包括侵华战争,没有女军人,我们非得整个女日本鬼子,官还不小,一指示好几个男的在旁边说是。胡编乱造。
还有我们现在哪人最多,不是商场,而是医院。像大城市看个病都得半夜排队。我到医院看有的人胳膊上扎个针在凳子上躺着,那哪叫医院。为什么,供给侧不足,这不都是服务业吗。现在放开二胎,你生个孩子连月嫂都请不起。现在老龄化这么快,你再往下看需要多少服务业去为他服务。而我们现在的服务业还有个大问题在哪呢,我们在服务进出口。为什么要提服务业外包呢,我们还是逆差。我们不是没潜力,我特别主张像我们这样的区能够把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外包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这样我们才行。
服务业还有一个特点,它直接关系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讲结构优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农业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村,让工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然后我们着力的去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是动力转化。中国经济过去增长动力靠什么呢,主要是靠三个大量投入。第一是大量的劳动力投入,第二是大量的资本投入,第三是大量的资源投入。但是我刚才介绍了,我们这三个大量投入都刺激不下去了。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我们遇到的是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快。大量的资本投入我们现在遇到产能过剩。大量的资源投入我们遇到高能耗,高污染,接着就是高污染。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必须得转换动力,怎么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呢,就是我们一定要让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替代过去那三个大量投入。所以让创新和技术进步能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讲,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刚才我听杨主任在介绍的时候,其实就是要把创新作为新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抓。
在创新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就是缺少紧迫感。我曾经说现在在中国干好事的都没有干坏事的有创新精神,干坏事的都是高科技,比如电信诈骗,现在不是查出来了吗,总部设到肯尼亚,非洲,骗咱们这帮人,让你手机显示什么号码就显示什么号码。说公安局找你了,上面显示110。说银行让你转款,给你显示银行的专用号码。三聚氰氨、瘦肉精,我一直给双汇打抱不平,人家双汇也是受害者,你得收拾那帮生产瘦肉精的,你收拾人家干吗,人家也是受害者。多少人能把三聚氰氨分子式写出来?有一次在北京开会,研究循环经济,我说什么循环经济,要我看中国现在真做到循环经济的就是地沟油,人家从餐桌出去了又回到餐桌上来,你说我们还什么循环了?所以我们真的要有紧迫感。
为什么没有紧迫感呢,很重要的就是不少同志对于创新带有颠覆性认识的不足,你一定得看到创新有颠覆性,有毁灭性。举个例子,现在都是液晶电视,液晶电视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成果。当你看液晶电视的时候,你想到没想到这个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成果给谁带来毁灭性打击,就是给显像管生产行业。液晶电视这么薄,不需要显像管了,显像管一个行业被创新摧毁。我们国家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厂是在陕西咸阳,过去多大的厂啊,被创新摧毁。现在液晶面板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江苏昆山。所以在座各位,包括政府领导,你在考虑发展战略的时候,你在考虑投资战略的时候,甚至你选择职业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到你的选择将来受不受到创新的冲击。
我最近跟年轻人谈到就业问题,我说年轻人考虑就业真得考虑你选这个岗位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创新变化,创新会对它有多大的撞击。举个例子,我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时候,回头看收费的小姑娘、小伙子我替他们着急,不是瞧不起这个工作,我是想什么呢,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可以在刹那之间,就是ETC,都是电子收费。而且做到全省联网、全国联网是分分钟的事,不存在技术障碍了。我说如果下礼拜全省全国都ETC收费,你汽车一出来就给你一个,你就过去,这样省钱、省时,加速了通行的效率。还有一个,就是这些收费的人下来他们可以再学点其他的知识本领,包括投身到我们区里的现代服务业中来。我特别担心他再拖个十年二十年,你表面上看是好事,拖个十年这帮孩子都拖到四十来岁了,将来一下子ETC了,这是早晚的事,你说这孩子干啥去,他来找你说要应聘,你问他会什么?有什么特长?他说我会收费。把人家孩子给耽误了,我真是替这帮孩子着急。你们谁要是有亲属做这个工作把我的话转给他,这孩子将来怎么办,年龄大了学习学不了什么,就光会收费。
我们讲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就是要让创新来成为经济最重要的动力。
关于创新我再多说一句,我在调研当中也遇到这个问题,就是不少人以为创新就是科技人员的事,千万不要这么想。一定要看到人人皆可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从我自己眼下的工作,从我这个岗位,从我所从事的这件事去动脑筋,去研究我怎么能创新。每一个人要都这么动脑筋,每一个人都从我这出发去研究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就形成了,千万不要以为创新就是少数科技人员的事,一定要看到每一个人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
举个例子,好几年前我到沈阳,吃完晚饭了大家说看个文艺节目去,什么节目呢,现在叫女子十二乐坊,就是民乐。看的时候人家说现在女子十二乐坊出场费高的不得了,几十万,上百万。我说拉二胡这个民乐不是在中国是最便宜的吗,过去不就是拉一个凳子坐那一拉,前面放个饭盒,谁给点钱。现在怎么涨价涨这么厉害呢,看了一会我发现它有变化。过去拉二胡、弹琵琶都是坐那,这几个人全是站着拉。后来我再一研究,它这一个坐着变站着出现新情况了,她一边拉二胡一边有形体动作,就是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了,这不就是增值了吗。台上这十几个小丫头一会她上这,一会她上这,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的,这就是增值,都得收钱。我说中国拉二胡、弹琵琶好几千年前都是坐着,谁给研究的让她站着。当场他们有人说是张艺谋,我也不懂这东西,但是我觉得坐着变站着就是创新,创新就有增值。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创新是科技人员的事,人人皆可创新,处处都有创新。我觉得我们要是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我们整个经济就能够充满生机。
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我今天为什么从1978年讲起呢,我们现在的困难如果跟1978年比真的是没法比。1978年我们什么状况,那我们不是走到今天了吗。所以我觉得面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困难一定要看到我们完全有能力战胜这个困难。只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中国经济走到一个新常态,走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可持续发展新的阶段。我一直讲到,河南这几年在世界上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主张大家还是要满怀信心,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去做好工作。我始终坚信,我说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取得那么多的辉煌成就,谁想到有今天。如果往后看30年,我绝对相信后30年我们的成就一定会好于前30年。